長期以來,校園網作為展示學院形象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對內對外新聞發布的重要平臺,對提升學院影響力和配合教學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日前,為進行一步加強學院數字化校園建設,加大學院互聯網宣傳工作,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與學校網站制作專業公司上海萬戶達成合作,共同打造凱原法學院全新官網,以更加細致全面的整體框架及專業豐富的教學特色融入設計,使學院網站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務性和互動性進一步增強。
根據建設“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世界一流大學的需要,上海交通大學于2002年6月成立法學院,并投資2500萬元進行一期建設,開啟了上海交通大學法學教育發展的新階段。從這一年,法學院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一躍成為全國發展最快的法學院之一。在堅持本科教育這個中心的同時,法學院在最短的時間內,先后取得了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7年7月31日,廖凱原基金會與上海交通大學簽訂捐贈協議,向上海交通大學捐贈總額不少于3000萬美元的資金用于建設一流法學院,以在交大徐匯校區建造新法學大樓、延攬法學名師、塑造學術品牌、培養治國之才和學術精英,為上海交通大學的法學教育發展開創了全新的機遇。2008年9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同時冠名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以銘志廖凱原基金會的義舉。
2010年7月,上海交大法學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為國家第六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10月,上海交大法律碩士被教育部批準為上海地區唯一入選全國法律碩士類的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獲準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在努力進入主流的同時,法學院還積極開拓法學教育的改革和國際化道路。2010年,法學院同時開設了獨創性的“3+3”法科特班和面向海外留學生的中國法碩士項目。法科特班的實踐獲得了教育部的肯定,目前已從本院招生逐步擴大為校外招生。而在中國法碩士項目的基礎上,法學院已全面設立了各類國際項目。 2012年秋,首批攻讀S.J.D.學位的留學生入學。
2011年初,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上海交大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博士點覆蓋所有的二級學科,至此,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法律教育層次更上一個臺階。同年,交大法學院獲批上海唯一的國家級法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項目。2012年,上海交通大學法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獲批,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入選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首批“應用-復合型”基地和“涉外型”基地。同年,《交大法學》獲得刊號作為學術雜志正式發行。
依照上海交通大學的發展規劃,法學的定位是交大的未來優勢學科和強勢學科,是交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交大文科建設“有選擇追求卓越”的重點之一。為實現交大發展的既定目標,凱原法學院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且廖凱原基金會的捐贈也為上海交通大學的法學教育發展開創全新的機遇,這些都為將交大法學院建設成國內一流的培養法學精英人才的法學重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學校網站建設方面萬戶網絡經驗豐富,成功合作過復旦大學、暨南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院、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上海師范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科技大學、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武漢大學深圳研究院、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化示范學院、武漢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浙江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荊楚理工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安徽大學特種電視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師大附屬第二外國語學校、義烏復旦實驗學校、徐州華頓國際學校、宿州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等等百余家學校網站建設項目。